上半年工业投资形势严峻 总体趋势逐步向好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和挑战,全省工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力以赴稳增长,突出重点促投资,逐步扭转工业投资(不含电力)持续下滑的严峻局面。
一、上半年工业投资情况
整体看,上半年我省工业投资分化走势明显。一些地区充满活力,如红河州、楚雄州、保山市等地,一些地区下行压力较大,如昆明市、玉溪市、文山州、临沧市、普洱市等州市;一些行业和业态投资快速增长,如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加工、药品制造等行业,一些行业投资持续下跌,如黑色、煤炭、化工等行业。主要表现为“三升三降两快三慢”的特点。
三升:
一是工业投资震荡回升。随着开年以来,我省稳增长、促投资等一系列政策作用的逐步显现,1-6月全省工业投资(不含电力)完成867.5亿元,同比下降8.1%。降幅相比1-2月收窄了12.3个百分点。
二是技术改造投资比重上升。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在企业谋生存、求发展意愿推动下,上半年全省技术改造投资完成515.2亿元,同比增长1.3%。占全省工业投资(不含电力)的比重为59.4%,相比去年同期扩大了5.5个百分点。
图1. 技术改造投资占比趋势图
三是重点州市投资比重回升。在楚雄州、曲靖市等州市的拉动下,我省昆明、曲靖、楚雄、玉溪4个州(市)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476.4亿元,同比下降8%。占全省工业投资(不含电力)的54.9%,比重逐步回升。
图2. 滇中地区工业投资占比变化情况
三降:
一是工业投资在全省固投中的比重逐步下降。上半年,我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8.5亿元,同比下降7.8%。自2012年以来,全省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逐年降低,今年上半年仅为19.6%,远低于全国40%左右的平均占比水平。
图3. 全省工业投资占比变化情况
二是原材料工业投资规模继续下降。1-6月,有色、黑色、化工、建材四大原材料行业完成投资282.7亿元,在去年同期下降12%的基础上,同比继续下降1.5%。其中黑色金属行业完成投资18.4亿元,同比下降39.9%;建材行业完成投资77.2亿元,同比下降0.8 %。上半年采矿业累计完成投资163亿元,同比下降14.4%。
三是工业投资占周边五省市比重下降。从今年1-5月的公布数据看,我省工业投资规模居全国31个省市区的第22位,增速低于全国5.4%的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相比周边广西、贵州、四川、重庆几个省份,同比增速倒数第一。在五省市中的工业投资比重由2014年、2015年的13.3%、13.3%下降到今年1-5月的11.3%。
两快:
一是部分重点发展产业投资增速快。1-6月,全省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91.2亿元,同比增长10.9%;医药食品工业完成投资188.5亿元,同比增长0.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投资96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0倍。上半年装备制造、食品工业、消费品工业等三大重点产业占全省工业投资(不含电力)的比重达39%,相比去年同期扩大了2.7个百分点。
二是单月工业投资速度继续加快。6月,全省工业投资(不含电力)完成237.7亿元,环比增长29.3%。全省16个州(市)中,除红河州环比下降外,其他州(市)6月完成环比情况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昆明市完成65.4亿元,环比增长58%;曲靖市完成51亿元,环比增长48.5%;楚雄州完成19.7亿元,环比增长21.3%;玉溪市完成13.3亿元,环比增长18.9%。
图4. 上半年工业投资(不含电力)环比趋势
三慢:
一是责任目标完成进度慢。上半年,全省完成工业投资
(不含电力)867.5亿元,差目标进度282.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37.7%,塌责任目标进度12.3个百分点。全省16个州市中,仅红河、楚雄、版纳等3个州市超进度完成年度责任目标。
二是技术改造投资增速放慢。1-6月,全省工业投资(不含电力)中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3%,增幅比1-5月缩小了7.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完成334.3亿元,同比增长6.9%;采矿业技改投资完成132.9亿元,同比下降15.4%。
图5. 技术改造投资增长趋势
三是重点工业项目投资进度慢。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重点关注的86个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总投资1675亿元,2016年计划投资257.5亿元,1-6月已经完成112.3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43.6%,低于目标进度6.4个百分点。其中5个重点烟草制品项目上半年投资1.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5.2%;4个重点化工产业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2.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9.1%。
表1. 全省5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进展情况表
单位:亿元
序号 | 项目数量 | 总投资 | 2016年 计划投资 | 2016年1-6月完成投资 | 投资 进度 |
装备制造业项目 | 16 | 266.2 | 58.4 | 21.0 | 35.9% |
信息产业项目 | 3 | 113.8 | 4.0 | 2.3 | 58.2% |
消费品制造业项目 | 2 | 58.9 | 21.2 | 5.1 | 23.9% |
食品制造业项目 | 11 | 108.1 | 12.7 | 5.7 | 45.4% |
医药制造项目 | 6 | 56.3 | 10.6 | 7.9 | 74.7% |
烟草制品项目 | 5 | 71.9 | 9.1 | 1.4 | 15.2% |
原材料制造项目 | 19 | 280.7 | 53.4 | 11.9 | 22.3% |
化工产业项目 | 4 | 58.0 | 11.1 | 2.1 | 19.1% |
电力产业项目 | 4 | 386.9 | 41.3 | 41.5 | 100.5% |
园区建设项目 | 16 | 274.3 | 35.8 | 13.4 | 37.4% |
合计 | 86 | 1675.1 | 257.5 | 112.3 | 43.6% |
二、下步工作打算
总体看,当前全省工业投资虽然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投资意愿不足等诸多问题和困难,但重点新兴产业发展加速、企业技术改造动能增强、沿边州市区位投资活度加大等工业投资企稳向好的积极因素也在不断增多,我省工业投资回升有基础、有支撑,要坚持2300亿元的年度工业投资目标不动摇,进一步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冲刺三季度,力争扭转工业投资下滑的不利局面,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下一步,在工业促投资上将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督促服务。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工业发展督导机制,分级分类推动产业招商和落地建设。以2016年少妇偷情“3个100”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智能制造示范项目为重点,研判项目建设情况,分析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细化措施,并组织有效力量,分类梳理和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的困难和问题,营造良好的项目建设环境,进一步增强各类投资主体信心。
(二)加大优惠政策落实力度。集中梳理工业相关优惠政策,会同各级各有关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和需求选准着力点,认真研究制定八大重点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少妇偷情人民政府关于稳增长开好局若干政策措施》(云政发〔2016〕19号)中关于降低企业用电成本、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政策性融资担保、信贷引导等政策措施的实效,引导企业用足用活《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进口设备免税、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等政策,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持续提升企业投资预期。
(三)加强企业融资服务。一是继续做好与省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工作,建立有市场、有效益且处于转型升级的重点企业动态名录,认真做好我省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融资信息对接工作。二是充分利用现有投资基金,参考产融合作模式,适时组织基金公司与项目实施主体的对接洽谈活动,积极推介技术先进、投资规模大、前景效益好的重点项目名单,搞好服务,促进资本与产业的双向融合。三是会同省级金融部门,梳理不同行业的融资特点和需求,完善产融合作实施方案,探索股权融资、保险融资、设备融资租赁、应收账款融资、封闭运行调头资金等融资模式。
(四)完善工业投资考核激励机制。继续完善工业投资考核机制,在考核体系中增加地区主导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工业投资效果系数和大项目数量等投资效益性指标权重。在2016年及以后的省级工业专项资金安排中,对工业投资总量大、增长速度快、主导产业投资完成情况好的州(市)要加大资金分配额度。
(五)尽快发挥专项资金引导激励作用。按照省政府统一安排,积极协调省级财政部门,尽快组织实施2016年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工作,尽早拨付。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带动作用,引导各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集中支持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不断完善工业投资社会服务体系,提升投资效益。认真做好项目资金监管和督导督查,强化扶持项目建设进度责任目标管理。认真梳理2014、2015年各级专项资金项目建设情况,清理工业投资“僵尸”项目,对建设进度较慢的要督促加大投资力度或调整工作措施。
(六)加快实施产业发展基金。依据全省重点产业发展基金设立方案,依托省级融资平台,吸纳国内外优质基金公司和社会资本,采用母子基金形式,加快建立完善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支持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重大投资项目。
(七)做好统计协调服务。继续完善与统计部门工业投资统计信息的交流对接机制,认真做好工业投资统计工作的协调配合。完善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台账,加强跟踪管理,明确项目统计服务责任人。对纳入“一套表”范畴的企业投资项目要积极协调完善统计要件,尽早如实统计入库。
(八)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贯彻落实今年7月出台的《少妇偷情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6〕64号),深入实施我省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分步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行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与应用行动”、“生物医药工业智能化改造行动”等行动计划,引领我省工业跨越发展。